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98度的阳光

关于爱与和平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关于吃——《味道》三书读后感  

2013-05-19 15:01:41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武汉方言把吃货叫做好吃佬。好什么?好吃这一口。随着语言文化的多元,好吃佬,吃货这种看似贬义的词,不再包含贬义,而是饱含调侃的意味。这段时间不算用功,还是把《味道》三书看完了。书里的很文字有新有旧,看上去就是在看一部时间错乱的“历史剧”。剧情的演变和“吃货”一词的发展有些共通。

反观我们成长的经历,你会发现美食这个词出现的越来越多,但其实大家对美食的定义是模糊的,是不清晰的。妈妈做的菜可以叫美食;高档餐厅的菜可以叫做美食;路边摊的小食可以被称为美食;既然都可以称为美食,那么就都算美食又都不算美食。中国人对上等菜品的定义是色香味俱全,这样的菜品能称做美食吗?说到底,其实不是没有美食,只是美食这个词被滥用了,正如正能量、接地气等。

说回美食这个词,既然人人口味不一样,那么美食对于每一个人也是不一样的。但是很重要的是我们吃的用不用心?基督徒饭前需要祷告,这样做我不知道算不算是用心饮食的前提。细嚼慢咽,仔细品味、感觉,并且想象食物的制作过程,我想这就是用心在品尝。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往往做不到,我们聊天,刷微博,发微信,吃饭变成了社交,大家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吃什么,而是怎么吃。味觉的刺激而已,谈不上美食。这种大快朵颐的乐趣慢慢被“美食”这个词所掩盖,也不得不说,大家的生活条件真的是变好了。

书中有这样一个论断,说一日三餐是人类的社会性所照成的,因为吃饭时一种社交活动,当然也是亲人之间联系的纽带。中国人最讲究的团圆饭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但是我现在觉得一日三餐慢慢被都市变成了一日两餐外加夜宵了。说来也奇怪,大概有电灯以来,人类的作息时间在慢慢延长,我不清楚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是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,我想应该是跟如今辛苦的高中一样每天天没亮就出门了吧。这种作息时间的延长毫无疑问是科学进步造成的,我不知道这种作息时间的改变时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,或者无从评价。

有些偏题了,最后引用上一小段吧:“夏天的夜晚,平静而温暖,唯一能听得见的声音就是我女儿睡眠中的呼吸,以及冰箱在高温中呼求伴侣的温柔低喃。”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